找到相关内容27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出家好?在家好?

    因此佛在《妙法莲华经》等诸多经中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三界火宅的种种过患,其目的是为了唤醒幼稚愚昧的芸芸众生,使他们能醒悟过来,认真、深入地思维轮回的过患,从内心里深深厌弃轮回诸法,从而急求出、走向解脱。如果我们对三界火宅的种种险况不惊不怖、无动于衷,不希求从中出,那门外的三种宝车(比喻声闻、独觉、无上佛乘三种教法)就无缘得到,也就是说无法得到声闻、独觉、佛陀的果位。   在小乘、大乘乃至金刚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在家过患与出家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830471913.html
  • 谢允华居士往生记实

    :“吾人旷大劫来,久在轮回,岂永不发求出之心,修向道之行耶?皆废于因循,败于怠惰,所以,常在生死,受大苦恼,今闻持名简要法门,若仍循故辙,安于覆败,可谓第一等无血性汉子矣。” 最后,愿以...

    佚名

    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034128190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2)

    。同理,如果不知轮回显现的虚妄面目,就不会真求出,而不知其现基,欲求解脱也不知在何处用功。比如世间外道也想从轮回痛苦中解脱,因为无智不知道所断,所以一切苦行都成为盲修。有人认为自杀灭身可以解脱,但死...未醒时不想梦也无奈,这就是苦。应知:眼前生死法,样样是迷乱,深刻的了知才会真实寻求出。想求小乘解脱的人应当了知我和我所并非真实,唯一是迷乱现相的自性。比如凡夫都落在我和我所里面,一回家就说:我到家了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9523832115.html
  • 《六祖坛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福田,不求出生死苦海,自性若迷福何可救。汝等各自去看智慧、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来呈吾看’(见《行由品》)。自性是般若之性,五祖传衣钵,让弟子们作偈表达自己的修证功夫,看谁成就了自...僧智通开示《楞伽经》要义时说:‘自性具三身,发明成四智,不见闻缘,登然超佛地。吾今为汝说,谛信永无迷,莫学驰求者,终日说菩提’(见《机缘品》)。三身、四智在众生的般若性中本来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3338971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探源

    心追求后世之乐者所修归依十善等法。  (8)中士道:发心求出三界者所修戒定慧三学等解脱。  (9)下士道:发心求无上菩提者所修六度等法。  (10)宗喀吧著,大勇法师,法尊法师译,1995年福建莆田...方便菩萨亦愿施者、受者不一切智心,假令受者是二乘人,亦愿不一切智心,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。”  若见人修布施等而生随喜,以此善根回向众生,回向无上菩提,则是大乘方便。经中还列举了修供养(佛)、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5739494.html
  • 佛理要略

    流转心。以前心见三界苦,或唯自求出。或虽见三界众生皆是苦,然不能发起普度众生同出之决心,故亦无须求成无上正遍觉之佛。此大乘法中则发普度成佛心,以见三界众生皆在苦中,为求共同出之法,而修共同出之行... 三法印──出流转心   甲 诸行无常   乙 诸法无我   丙 涅盘寂静   三 大乘法──普度成佛心   甲 一切法自性空义   乙 一切法唯识现义   丙 一切法大总持义   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4239550.html
  • 净土指导

    (无名居士)   娑婆八苦实堪悲。修行念佛求出。愿我命终生极乐。喜能带业往生西。(无名居士)   论饬终念佛助生之重要   人生大事。莫过于生死。念佛助生。关系至巨。盖一息不来。便属后世。一念...度生。若众生不求接引。佛亦无可奈何。倘志称名。誓求出离娑婆者。无一不蒙垂慈摄受。往生极乐国土。   △释迦世尊说。从是西方。过十万亿佛土。有世界名曰极乐。其土有佛。阿弥陀。今现在说法。又云。彼土何故...

    林侠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2739756.html
  • 《菩提道次第言广论》探源

    心追求后世之乐者所修归依十善等法。  (8)中士道:发心求出三界者所修戒定慧三学等解脱。  (9)下士道:发心求无上菩提者所修六度等法。  (10)宗喀吧著,大勇法师,法尊法师译,1995年福建莆田...方便菩萨亦愿施者、受者不一切智心,假令受者是二乘人,亦愿不一切智心,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。”  若见人修布施等而生随喜,以此善根回向众生,回向无上菩提,则是大乘方便。经中还列举了修供养(佛)、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539818.html
  • 王族护法频婆娑罗王

    两个劝求出的偈子。仙道王迎接到佛像后,深悟十二因缘,得见谛证预流果。仙道王渴法心切,写书一封由频婆娑罗王转交佛陀,祈请佛陀慈悲,发遣比丘前去教化。佛陀先后命迦多演那比丘率五百比丘、世罗比丘尼率五百...持戒、生天法,次说四谛、无常无我法,呵欲不净,赞叹出为乐,令王见谛住于初果,于世尊法得无所畏。频婆娑罗王即发心皈依三宝,奉行五戒,终生为优婆塞。  佛陀带领弟子进入摩揭陀国王舍城后,王将城中最好的...

    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939824.html
  • 商榷了凡 会诊四训——对《了凡四训》与佛法相悖之处的探讨

    了意蕴,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。  文中说,“一切福田,不方寸,从心而觅,无感不通”是六祖的言语。其实,《坛经》中并无此类言语,相反的,《坛经》中说,“世人生死事大,汝等终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生死苦海...长寿”与“一切福田,不方寸,从心而觅,无感不通”。   “求富贵得富贵,求男女得男女,求长寿得长寿”语出《药师经》,原文是“求长寿得长寿,求富饶得富饶,求官位得官位,求男女得男女”。[2]如果只从文字...

    释来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239828.html